Search

【#轉角書摘:3D列印好吃嗎?🥩🥦🍗】

「未來的士兵在戰場上吃的...有可能是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轉角書摘:3D列印好吃嗎?🥩🥦🍗】

「未來的士兵在戰場上吃的...有可能是你眼前的3D列印食物。」在美國陸軍的創新食品實驗室,主任歐雷斯克的團隊正在研發如何利用3D列印技術,印製可食用的產品。

這個研發中心約有1,600名員工,除了軍用口糧之外,也負責生產士兵在戰場上穿戴、使用的所有服裝、裝備和掩蔽物。歐雷斯克剛開始在中心工作時,才剛好接獲為所有軍種提供口糧的任務,他們埋頭研發「附肉汁的烘肉餅」、「焗烤火雞義大利麵」等吃了很有飽足感,且不冷藏可保存三年的主菜,研發成果即為「單兵即食口糧」(MRE;Meals, Ready to Eat)。

不過現在,他們全心投入的下一項研究則是3D列印食物:鷹嘴豆泥麵餅加酪梨星星、蜂巢形和六邊形的巧克力、螺旋狀的杏仁膏塊、還有解構版的瑞氏花生醬巧克力(Reese's Peanut Butter Cup)——在好幾層巧克力上面放特別營養的花生醬立方體。

儘管軍方實驗室對於3D列印食物可能成為正式軍方口糧充滿期待,但也有不少人抱持著不信任的態度。3D列印牛排會好吃嗎?看不見食物原型的產製過程可以放心嗎?而從軍方實驗室到普通百姓的餐桌,3D列印食物可能在未來,成為我們餐飲的一種常見選項嗎?

臉譜出版 #書摘 #明天吃什麼 #3D列印 #口糧 #軍隊 #食物 #牛排 #糧食短缺 #三年不壞 #披薩 #烘肉餅 #義大利麵 #MRE #美國 #food #meat #3DPrint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轉角國際》將「國際事件」解構成點、線、面,三種衡量向度:「點」,是傳統想像中的「國際新聞」,回應彼地所發生的種種即時大事;「線」則延伸於點,藉由新聞來解讀宏觀的世界局象;「面」,才是所謂的「國際觀」,除了掌握訊息脈動外,對於我們身處的世界,也能具備獨立思考、提出自我觀點的能力。 點、線、面,三者串連,《轉角國際》期望能拉起那條「線」—在新聞之後,拉起脈絡;在趨勢之前,集結觀點。 比起展示「國際觀的高度」,我們更希望《轉角》的轉動能「碾平」眼下國際報導的種種資訊門檻,與讀者們一同尋找那塊屬於自己的「國際視角」——至少至少,我們端出來的不會是冷門毒藥。 這裡是udn,我們是《轉角國際》。
作一扇看懂世界的窗。
View all posts